Reverse Curve 反转弧的意义
Reverse Curve
反转弧的意义
角膜塑形镜的设计中,
RC是大部分厂家保守的“秘密”。
那么,这样一个弧段,
究竟在我们的临床应用中,
有哪些影响和作用呢?
RC(ReverseCurve)
主要作用为容纳中央角膜上皮细胞,提供组织移行的缓冲区。同时也是连接BC和AC的重要桥梁。
众所周知,为了使镜片的后表面达到与角膜的理想关系,每个弧段都有各自的职责。通常我们在验配的过程中,考虑最多的是镜片的定位。
然而,RC弧的改变,往往不参与镜片的配适调整(通常)。但是这个弧段的任何改变,会影响到周边所有区域的配适特征。
展开全文
RC弧在整个塑形的过程中
是用来做什么的?
01
为使中周角膜组织变陡
增加负压
02
此区域的大小
取决于目标塑形量的大小
不同的降幅,造就了不同的RC空间
目标降幅:-1.00 D
目标降幅:-4.00 D
03
创建镜下泪膜平衡
及镜片顶端间隙的平衡
太窄or太宽,过陡or过平的RC区域都会造成镜下泪液平衡困难。
理想的镜下泪液应该是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。
如果更改RC弧的曲率
造成过陡or过平
会产生什么样的变化?
过陡的RC曲率,容易造成过度中央间隙,镜片配适偏紧,引起中央岛的产生。
过平的RC曲率,容易造成镜片落在角膜顶端,而不是角膜周边,导致镜片定位弧偏离角膜周边。
如果更改RC弧的宽度
造成过宽or过窄
会产生什么样的变化?
过宽的RC宽度,容易造成中央区及中周部区镜下泪液平衡被打破,引起中央塑形减慢。
过窄的RC宽度,引起镜下泪液平衡困难,引起镜片定位弧偏离。
镜片参数的调整中
为了更好的保持镜下泪液的平衡均匀
可以适当调整其参数
那么问题来了
如果遇到配适问题
究竟是修改AC还是RC好呢?
答案是:优先考虑AC
RC的参数如何调整
在配适中,我们该如何修正RC的参数?
举个例子:中央岛(真正的中央岛可以通过切线对比图发现),镜片配适良好,但因为过度的顶端间隙,挤压力量逆转引起的中央岛。
01
RC曲率的修正
当RC曲率需要变陡峭时,可以增加中央泪液厚度,增加顶端间隙。
•RCR=-0.2 RC减少0.2mm曲率半径,减少镜片与角膜中央的接触面积,解决因为中央接触问题产生的角膜中央点染。
当RC曲率需要变平坦时,可以减少中央泪液厚度,减少顶端间隙。
•RCR=+0.2 RC增加0.2mm曲率半径,增加镜片与角膜中央的接触面积。解决因为顶端间隙过多,造成的中央岛问题。
RC曲率的修正,可以改善中央BC与角膜直径的距离关系,达到平衡BC,AC的镜下泪液的目的。
需要注意的是,尽管RC的调整可以降低或增加镜片的部分矢高,但非常有限。
不适用于调整镜片的整体配适 !!!调整镜片矢高,优先考虑AC。
02
RC宽度的改变
我们知道,近视屈光度越大,所需要的上皮重塑范围越小。
欧几里德Advance推出:小BC联合RC优化设计
更好的把握镜下泪液的平衡的同时,达到更好的近视矫正及近视控制效果。
你,学会了吗?
本文转自:欧几里德
点击了解:眼科医生、视光师、验光师、配镜师、系统学习课程:视功能斜弱视系统进阶班(500人)
视功能斜弱视系统进阶研修班线上课程内容:
注意:
(1)线上直播授课,每节课1-1.5小时,【老师会根据学员学习进度,调整课程顺序,课程内容没有变化的,不按课表顺序上课】,千聊直播三年免费回放,一周一节正课,每周一晚上8点开讲,边学边实践,可随时随地回放(三年有效)、群辅导一年、传授所有经验。
(2)不懂就问、课程不懂、工作中不懂案例处理、眼底图不知道怎么看直接问老师。
(3)培养精英弟子直播传递知识赠送所有课件。
课程费用1999元,加客服报名只需999元,已有《视功能斜弱视经验集》书籍可以再优惠100元。这样的授课模式很少有,把握机会,线上课报名缴费后不可退。
课程可以回放,全年可报,报满为止,2024年7月1日开班,过时的看直播回放,辅导时间到2025年6月30,名额有限开只一个班!
抓紧时间报名吧!结业有证书(自费成本费30左右)
《视功能斜弱视经验集》一本根据10年工作经验撰写的书
主写方向:视功能斜弱视检查分析处理训练--总340面170页
内容包括:主要章节-精准验光流程,视功能检查流程,视功能分析处理,视功能案例分析处理,斜弱视检查分析处理。案例考核13项,试题50道,眼视光公式大全。
小提示
近视防治指南(2024年版) 6月6日全国爱眼日PPT模版 中国视疲劳诊疗专家共识 世界视觉报告
远视储备
等关键词,即可查阅更多干货内容。
更多护眼秘籍:眼视光专业技能提升
◆眼视光技能提升馆
◆视光医生秘籍——近视防控系列
◆视光医生秘籍——视功能、渐进验配系列
◆视光医生秘籍——综合眼视光系列
◆视光医生秘籍——眼镜销售运营管理系列
◆视光医生秘籍——角膜接触镜验配系列
◆视光医生秘籍——干眼、眼底系列
◆视光医生秘籍——斜弱视、低视力系列
评论